close

台灣兒童有三分之一是過敏體質,而嬰兒期(一歲以下)的過敏又以食物過敏為主因。
引起的症狀包括:異位性皮膚炎、蕁痲疹、腸絞痛、腹瀉、脹氣等。
食物過敏的原因包括:牛奶蛋白過敏、乳糖不耐症、麩質過敏、肉類蛋白過敏等。

其中常見的就是麩質過敏, 麩質就是存在於穀類(米.小麥.大麥.燕麥等),
是一種複雜的大分子蛋白質,有的寶寶腸胃道尚未成熟,小腸絨毛細胞的空隙太大,
以致於大分子麩質蛋白被吸收入血液內,引發身體過敏免疫反應。

若長期接觸到含過敏原的食物,在醫學上已證實會造成兒童長大後的過敏體質,
如過敏性鼻炎、氣喘、異位性皮膚炎或蕁痲疹等。

所以開始接觸副食品時要特別注意食物的過敏性。


若寶寶添加米(精)或麥粉(精)時,有出現腸胃不適(如脹氣、哭鬧或嘔吐)。
排便習慣改變(拉肚子),或皮膚產生溼疹時,最有可能就是「麩質過敏」。
此時可能需要暫停餵食副食品,等到寶寶6個月大再給予,或者要改成無麩質的米精或麥精以避免過敏。
 
過敏體質的寶寶或有家族過敏史的情形時,哺餵母乳是預防過敏最好的方法。
當寶寶到了4個月起,添加副食品就要特別注意。

一般來說:4到6個月只能添加米類食品(如米粉,米精或稀飯)和蔬果類(如青菜湯,
青菜泥,果汁或果泥), 麥類(如麥粉.麥精)則6-8個月左右添加。

容易過敏的動物性蛋白質(如魚.肉.蛋黃泥)和及高過敏水果(柑橘類,奇異果,草莓),
則最好8個月以上再添加較不會引起腸胃不適及過敏。

而帶殼海鮮或貝類及蛋白要1歲以後才能給予,高過敏原的堅果類.花生.巧克力等
則2歲以前最好不要吃。  

 

資料來源:桂格網站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a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